十大考古新发现探秘之三|黄河岸边的史前石城有玄机

2023-08-31 17:42:20 丰彩网 www.hljzk.net
日前,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,山西兴县碧村遗址成功入选。这座石城遗址位于黄河与蔚汾河交汇处,内含大小刚好为75万平方米的遗址,主体年代相当于龙山时代晚期及二里头时代早期。专家认为,该遗址是晋陕大峡谷东岸发现的规模最大的史前石城,占据河套石城文化圈向中原过渡的前沿要地,是展现以中原为中心的中华多元一体文明形成轨迹的重要窗口。

该城址展现出层层设卡、处处把关、谨慎布防的结构。小玉梁、石门墕、城墙圪垛作为碧村遗址考古项目领队之一,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华夏文明研究所所长张光辉这样评价。城址三面环河邻沟的天险地势、高等级建筑四周砌筑护墙、内外双重城墙、城门双瓮城结构都刻画出了该石城的防御性。

最为引人注目的是,城址外的瓮城门址南北跨度74米,东西进深48米,由三个石包土芯大墩台围合成“品”字形,墩台近附多个门塾和障墙,形成内外双重瓮城。通关进城时,需经半圆形墩台外侧夹道,进入第一道瓮城,迂回前行,经过第二道瓮城后,方可抵达城内。该外城门址保存完整,结构严密,形制规整,具有明显的防御性质,是中国史前及先秦城门布局的重要案例之一。

碧村遗址中大型建筑遗存表现出礼制特征,遗址中心处石砌建筑大院约3700平方米,其间以大型连间房址为核心,这应该是鼎盛时期的宫殿。而平民百姓则居住在坡地上。该建筑展现出大型连间房址秩序井然,以其中一座房址为中心,两侧房址依次向西缩进式分布。

除核心建筑外,外城门也体现出“以中为尊”的建造思想。该城门南北对称,城门内两座瓮城中轴对称,是认识早期宫殿建筑的基本模式之一。

多学科研究表明,先民们在4000多年前选择在碧村居住,形成了粟为主、黍为次、大量饲养猪羊牛的农业经济,为其扩土建城打下了良好基础。公元前2200年至公元前1700年间,碧村遗址核心区小玉梁地点经历了由初兴到衰落的聚落变迁。最初小玉梁建筑为一组南向土构房址,但在鼎盛阶段被废弃,取而代之的是一批与地形走向一致的西向石构建筑群。为建造核心建筑,先民们有规划地从山下采石,运往山上砌筑城池,同时在墙体表面涂抹近10厘米厚的草拌泥,并在地面铺设厚实的白灰,增加高等级建筑室内居住的舒适度。

在修建城门、宫殿等大型建筑时,先民们还有组织地从外地运输大量黏性较强的褐土,夯筑墩台和土坯墙体,表明城址主人拥有强大的社会组织和协调能力,对建造这座石城非常重视。